我想問~日盛銀行的行銷策略~越詳細越好~~
到底有什麼是最基本的還有最特別的!~~








eakfix">


●日盛金策略長 蔡裕彬: 最懂富人心 日盛操勝券 台灣個人金融市場仍大,日盛由券商設計產品、銀行取得執照、再由金控旗下公司共同行銷的經營策略,是集團最大利基。



相較於多數金控以壽險、銀行為主體,日盛金以證券為主體,在國內十四家金控公司中相當特殊,日盛金控個人金融副總兼策略長蔡裕彬(左圖,劉佩修攝),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,日盛證早在八十七年就成立貴賓理財部門,「對於有錢人的需求相當敏銳」,而主管機關對券商的新金融商品執照,開放較為有限,因此由券商設計產品,由銀行取得執照,再由金控旗下公司共同行銷,是日盛金的利基。以下是專訪紀要:



  問:多家金控認為個金市場已經飽和,身為日盛金個人金融副總,你怎麼評估個金市場?



  答:我認為個金還有很大的空間,但並非來自於傳統存貸業務,而是手續費以及操作獲利,以花旗銀行為例,它的個金賺錢不是來自於傳統存放利差業務,而是賣基金等手續費,而富邦、台新、華信等較早成立貴賓理財的新銀行,因為引進花旗等外銀人才,已經轉型得不錯。



  而多數老銀行在數年前,根本不把個金放在眼裡,分行經理指注重與大企業的關係,現在開始追個金業務,已經很吃力。



  日盛證加入日盛金後,日盛金可利用這個既有優勢。事實上,以往做貴賓理財的金融機構,券商優於銀行,券商營業員的理財概念比銀行強,銀行行員只是坐在櫃檯裡被動執行民眾存匯業務,與客戶好像沒有關係,但是成立金控後,證券可以開始賣銀行才能發行的商品,彌補銀行的不足。



  舉例而言,政府目前核准券商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只有認售與認購權證,但是讓銀行發行包括連結型債券、結構式債券等,但日盛銀行以前因為較不重視貴賓理財,而日盛證已經有貴賓理財基礎,所以可由日盛證設計商品,由日盛銀行申請執照,再共同行銷,而券商也可以賣保險、賣基金,成績不輸銀行。



  例如日盛金近日推出外幣股價選擇權,就是由證券部門設計,由銀行申請發行此商品,短短四個營業日內,日盛證券賣出四百一十五萬美元,日盛銀行賣出四百萬美元,使日盛銀四天內增加新台幣三億美元的外幣存款,成績相當亮麗。



  成立金控的目的之一就是交叉行銷,而證券商的特色,就是善於服務有錢人,有錢人才能同時購買好幾個商品,帶來附加價值。



  按照先進國家金控發展,金控的三個主要分子─保險、銀行、券商,其中保險的投資型保單,佔了所有保單的五○%以上,主要訴求就是有錢人,而美國券商前年賣投資型保單的比重,佔該國六○1%,顯示國內券商賣投資型保單也有很大發揮空間。



  銀行方面,則著重貴賓理財與資產證券化,也是有錢人才買得起,而券商比保險業與銀行業,更了解有錢人需求是什麼,但券商沒有銀行或保險執照,許多商品不能發行,所以在同一家金控底下實施交叉 行銷,券商通路強,是很好的利基。



  問:但是個金的風險也逐步升高?



  答:確實,依據統計,去年台灣的銀行有三八%逾放來自於個金,六二%來自於企金,而失業率提高,車貸、信貸還不起的比例還會上揚,再加上去年以來銀行大力推展信用卡,風險加大,我預計個金佔總逾放四五%,企金佔總逾放降為五五%的日子,很快就會看到。



  問:現金卡市場削價競爭,日盛是否加入此市場?



  答:日本、香港現金卡的利率高達四0%,這顯示現金卡的逾放可能高達二0%以上,因此要提高利率才能覆蓋其風險,但是國內現金卡歷史很短,沒有足夠的經驗值告訴我們逾放多少,所以利率殺至一五%,我不相信這個利率很安全,能夠覆蓋風險,但是市場競爭的結果,現金卡利率預料還會繼續下降。在現金卡風險升高的情況下,這個市場輸贏未定。



●消費者心聲是市場溝通利器 日盛銀行廣告和個人信用貸款市場分析

因為不是最大,大可不必做到所有同業做的,因為資源有限,更要集中焦點創造利基,在市場環境多變和競爭激烈的衝擊下,愈來愈多中小型品牌展現靈活的策略思考和作為,爭取勝出的機會。



  過去1年金融業因為急遽的合併與重組,及金控公司陸續成立,整個產業生態丕變,有預言指出國內銀行將縮減至20家以內,所以許多銀行除進行合併去擴大既有客戶數外,因應新興金控成立,也都面臨改頭換面的關鍵時刻,視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偏好為重要行銷的課題。



  對那些更名的新的銀行品牌如國泰、建華、日盛來說,做形象廣告對外告知是必須,除此之外,日盛更進一步包裝有行銷賣點的個人信用貸款商品,去爭取顧客、創造品牌價值,建立消金貸款的形象,由此延伸更名形象廣告的效果,同時對業務推廣發揮更大助益。



  以往銀行業經營信用貸款都是默默地做,日盛是第1個投資大量廣告甚至打電視廣告造勢者,想知道,這個以證券起家的新興金控公司,算盤裡撥弄的是什麼生意經?



面對金融市場環境的改變,日盛銀行行政處襄理楊琇晴表示,新銀行面臨的課題不只是推出符合消費者期待的服務和商品,首要挑戰是如何與已經具有知名度的銀行區隔,讓潛在消費者認知進而喜歡、選擇日盛,所以在品牌更名初期,便針對25到35歲上班族進行消費者調查,發現他們對銀行的期待從「希望銀行提供更多高利率的存款商品」轉而為「銀行不只是銀行,還要能主動提供理財的知識與服務」,據此擬定「富有知識的銀行」的品牌定位,發展出一系列形象廣告。

  

※※字數限制,另補充於下※※



參考資料
工商時報